河蟹的生物学特性-河蟹的外部形态特征

文章来源:蟹公馆第一小编

发布日期:2016-03-05 07:28:13

文章分类:大闸蟹百科

河蟹的生物学特性-河蟹的外部形态特征

河蟹的体形,俯视近六边形,背面一般呈墨绿色,腹面灰白色。由于长期进化演变的缘故,河蟹的头部与胸部已愈合在一起,合称专头胸部,所以整个身体分为头胸部、腹部和附肢三部分。

1.头胸部

河蟹的头胸部是身体的主要部分,是由头部与胸部愈合在一起而形成的,其被两块硬壳所包围着,上面为头胸甲,下面为腹甲。

河蟹背面覆盖着一层坚硬的背甲,俗称蟹斗或蟹兜,也称头胸头胸甲是河蟹的外骨骼,具有支撑身体、保护内脏器官、防御敌害等作用。背甲一般呈墨绿色,但有时也呈赭黄色,这是河蟹对生活环境颜色的一种适应性调节,也是一种自我保护手段。背甲的表面起伏不平,形成许多区,并与内脏位置相一致,分为胃区、肝、心区及鳃区等;背甲边缘可分为前缘、眼缘、前侧缘、后侧缘和后缘五个部分。前缘正中为额部,有4枚齿突,称为额齿。额齿间的凹陷以中央的一个最深,其底部与后缘中点间的连线最长,可以表示体长。头胸甲额部两侧有l对复眼(图2-1)。头胸甲的腹面为腹甲所包围,腹甲通常呈灰白色,腹甲也称胸板,四周长出绒毛,中央有一凹陷的腹甲沟。雌雄河蟹的生殖孔就开口在腹甲上。


2.腹部

河蟹的腹部俗称蟹脐,共分7节,弯向前方,紧贴在头胸部腹面。看腹部的形状是鉴别雌雄成蟹最直观、最显著、最简便的方法。在仔蟹的时期,不论雌雄,腹部都为狭长形,但随着个体的生长,雄蟹的腹部仍保持狭长三角形,雌蟹的腹部逐渐变圆,因而人们习惯上把雄蟹称为尖脐或长脐,雌蟹称为圆脐或团脐。成熟的雌蟹腹部大而圆,周围长满较长的绒毛,覆盖头胸甲的整个腹面,而雄蟹腹部狭长呈三角形,贴附在头胸部腹面的中央


3.附肢

河蟹属于高等甲壳动物,其身体原为21节,其中头部6节,胸部8节,腹部7节。除头部第一节原无附肢外,其他每节都有一对附肢。由于河蟹头胸部已愈合,节数难以分清,但附肢仍有13对。腹部附肢已大大退化,雌蟹腹部尚有附肢4对,而雄蟹只有2对附肢了。头部5对附肢,前两对演变成触角,可感受化学刺激,后3对待化成1对大颚和2对小颚,可用于磨碎食物。
胸部有8对附肢,前3对称为颚足,为口器的组成部分,可抱持食物。其余5对为步足,俗称胸足,最前面1对步足强大有力,尊为螯足,呈钳状,分为7节,依次为指节、掌节、腕节、长节、座节、基节和底节。螯足掌部密生绒毛,雄性的螯足比雌性的大,鳌足具有捕食、防御、掘穴等功能。后4对步足形状相近,也分为7节,主要用于爬行、游泳、协助掘穴。
腹部附肢已退化,雄蟹仅有2对,特化成交接器,以利抱雌和交配;雌蟹4对,附着在腹部的第2-5节上,各节均生有刚毛,内主可附着卵粒。
4.复眼

当我们走到池塘边时,远远地就能看到河蟹快速地往池塘里或草丛里爬,可见河蟹对外部刺激很敏感,这是由于它具有高级的视觉器官——复眼。复眼位于额部两侧的l对眼柄的顶端,它并不是简单的两只眼睛,而是由数百个甚至上千个以上的单眼组成,故名复眼。复眼有3个特点:一是构成它的基本单位——单眼较多,可以互相补充视角所不能及的角度,因而它们的视力范围较开阔;二是它由眼柄举起,突出于头胸甲前端,因而转动自如,灵活方便,可视范围广;三是它是由两节组成的,眼柄活动范围较大,既可直立,又可横卧,直立时将眼举起,翘视四方,横卧时可借眼眶外侧的绒毛除去眼表面的污物。复眼不仅能感受光线的强弱,还能感觉物体的形象,因此当人们走近河蟹但还有一段距离时,河蟹会立即
隐藏于水草中或潜入水底。另外,河蟹依靠一对复眼可以在夜晚借微弱的光线寻找食物和躲避敌害,与其昼伏夜出的生活习性相适应。
5.口器

口器是河蟹吃食物的重要器官,位于头胸甲的腹面、腹甲的前端正中,它由6对附肢共同组成,由里向外依次是1对大颚、2对小颚和3对颚足,它们按顺序依次重叠在一起,形成一道道关卡,食物必须通过这6对附肢组成的6道关卡后才能进入食道,其目的是提高摄食效率和确保摄入食道里的食物能顺利消化。当河蟹找到食物时,先用螯足夹取食物并送到口器边,再用第二对步足的指尖协助捧住食物并递交给颚足,第三对颚足把食物传递给大颚,大颚再把食物切断或磨碎,同时运用第一、第二对小颚来防止细小食物的散失。附肢上的刚毛对防止食物的散失也有作用。磨碎后的食物经短的食道而被送入胃中。


关联商品
ASSOCIATED GOODS
全国连锁直营门店